欢迎您访问宁德市农业农村局网站!

福建省蔬菜地土壤酸化综合改良技术

发布时间: 2024-09-23 15:30 来源:宁德市农业农村局
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

  一、技术概述

  (一)技术基本情况

  蔬菜是福建省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,以白菜为例,据统计福建省白菜产量为749.85万吨,占全省蔬菜生产总量的46%。福建省蔬菜地土壤pH值范围在3.4-8.3,平均值为5.78。大白菜适宜生长于土壤肥沃、疏松透气的微酸性土壤中,pH值范围6.0-7.0。当前省内蔬菜地土壤酸化导致土壤养分大量流失,团粒结构被破坏,菜田土壤板结通气透水性不良,铝、锰毒害严重,制约了省内蔬菜正常生长发育,产量品质急剧下降,严重阻碍了蔬菜绿色高质量发展、农民增收致富。

  以大白菜为示范,融合测土配方施肥、增施有机肥、补充钙、镁肥等技术,建立福建省蔬菜地土壤酸化综合改良技术模式,实现蔬菜地酸化有效改善,修复退化土壤,营造健康土壤环境,提高蔬菜产量品质,保障蔬菜产业收入稳步提高。主要技术路径:找准土壤酸化的问题根源,通过测土配方优化施肥、施用土壤调理剂,因缺不缺,提高土壤pH值,钝化土壤重金属。结合施用蔬菜专用有机肥,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,满足蔬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所需营养元素,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生物活性,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,促进土壤养分循环,改良酸化土壤并提升土壤健康水平,保障耕地土壤可持续利用。

  针对省内蔬菜地(大白菜)土壤酸化现状,建立蔬菜地土壤酸化综合改良技术模式:配方施肥+土壤调理剂+蔬菜专用有机肥。

  (二)技术示范推广情况

  2018-2021年,在闽侯、寿宁等7个县开展蔬蔬菜地土壤酸化综合改良技术8.3万亩,建立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示范片13个,示范面积5200亩。示范区大白菜菜增产214.7-388.0 kg/亩,增幅3.4%-11.3%,增收229-576元/亩,土壤pH值提高了0.34-0.60个单位,蔬菜作物增产、增收均达到合同约定增产3%以上,增收100元以上。

  (三)提质增效情况

  1.经济效益。全省蔬菜地酸化治理面积达8.3万亩,除去种子、农药、施入土壤调理剂、专用有机肥与化肥以及人工成本,平均每亩增收150元,共计增收1245万元。

  2.社会效益。蔬菜地土壤酸化综合技术的积极运用使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量,蔬菜产量品质不断提高,耕地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,农业面源污染下降,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,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。

  3.生态效益。蔬菜地土壤酸化综合治理模式将耕层土壤pH值提高到适宜蔬菜生长范围内,同时降低了蔬菜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,有机肥的大量投入,既做到了养土培肥提升地力,提升了土壤pH值。此外,结合测土配方施肥,精准把握施肥种类及用量,优化养分资源调控。从源头解决蔬菜土壤退化问题。

  (四)技术获奖情况

  2019-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丰收三等奖。

  二、技术要点

  根据大白菜地土壤酸化特点,结合作物适宜生长的pH值6.5-7.0,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明确不同地区大白菜地土壤养分丰缺情况,因缺补缺,精准施肥。利用土壤调理剂调控大白菜地土壤pH值,消除铝、锰毒害,钝化重金属。施用专用有机肥对大白菜地养分均匀长效调控,提高酸性缓冲能力,满足大白菜生长周期养分需求,综合调控大白菜地酸化土壤。基于试验研究结果,土壤调理剂施用量每100 kg可以提升蔬菜(大白菜)土壤pH值0.25个单位。根据当地土壤pH值调整土壤调理剂施用量。

  1)种植大白菜。福建省一般种植可以种植2季大白菜,分别在3-4月、8-9月育苗,20天后移栽(适宜在阴天或傍晚),株距0.4 m、行距0.6 m,密度为42000株/hm2。移栽前犁耙深耕,并配合基肥撒施。

  2)施用肥料。专用有机肥、土壤调理剂作为基肥施用,配方肥40%作为基肥、剩余60%作为追肥,分2次施用,每隔十五天(40%、20%)追施一次(追肥穴施)。专用有机肥推荐用量500-1000kg/亩,土壤调理剂推荐用量100~200 kg/亩。

  三、适宜区域

  本技术模式适用于福建省蔬菜地土壤pH < 6.0的区域。

  四、注意事项

  配方肥应该根据测土情况及种植蔬菜品种的需肥规律,制订配方肥用量、基追比例、施用时间及施用方式。

  五、技术依托单位

  单位名称: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总站

  联系地址:福建省鼓楼区冶山路24号农办新楼1005室

  邮    编:350003

  联 系 人:廖丽莉

  联系电话:座机:87854302  

  电子邮箱:746849490@qq.com

附件下载: